二〇二六年施政报告– 2025年施政工作回顾与总结 (一)

澳门快讯 | 发布时间: 2025/11/18 | 来源: 行政长官办公室(GCE)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以下我简要总结过去一年的施政工作。

(一)“爱国者治澳”原则得到有效落实

特区政府坚决把维护国家安全、夯实特区长治久安根基放在首位,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稳步推进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工作。

创新方式与爱国爱澳社团联动,秉持澳门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大家一起办”的理念,重大决策积极听取爱国爱澳社团意见,充分发挥爱国爱澳社团引领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夯实特区管治基础。

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依照基本法和新修订的《立法会选举法》规定,在公平、公正、廉洁的环境下,顺利完成第八届立法会选举并依法委任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强化行政主导体制,深化行政与立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依法有序开展公务人员的宣誓工作。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宪法、基本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和法治意识。深化教材建设,推出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补充教材。支持爱国爱澳社团发展壮大,不断夯实澳门的社会政治基础。

全力维护城市安全。 “天眼”第六阶段工作有序推进,各类智能化系统持续优化,风险预警能力和执法成效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民防应急管理,完成修订《民防总计划》,筑牢社会安全防线。全力防范和化解各种安全风险,有效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本澳整体安全形势继续保持稳定良好。

(二)公共行政改革进一步深化

本届政府以加强统筹协调为重点,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建立公共行政改革领导及统筹协调机制,设立了14个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工作组及工作专班,健全完善政务会议恒常高效运作、重大政策落实执行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上下协调、横向合作、高效协同的行政运作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切实回应社会诉求。

精简政府组织架构。修改公共行政框架性法令(第85/84/M号法令),完成了政府组织法律体系的全面重构工作,开启公共行政改革深刻变动序幕。同期也已完成印务局并入法务局,以及行政会秘书处的重组工作,已展开重组行政公职局、市政署及财政局等首阶段精简架构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扩展“一户通”服务范围,革新服务模式;积极优化升级“商社通”,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截至2025年8月31日,“一户通”已整合提供超过470项电子服务及功能,超过66万人开立电子帐户;“商社通”已开立实体帐户超过19,000个,其中公司帐户超过14,000个,共提供136项服务。慕拉士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和三盏灯综合大楼的政府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完成了统一意见处理平台基本架构的搭建。

提升公务人员能力。落实领导主管管理及问责,完善员额管理,优化晋升机制;改革公务人员培训体系,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持续推进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电子化,进一步扩大使用“公务通”流转的文书范围。

完善法律体系。有序落实相关立法修法项目。截至2025年9月1日,已完成制定12项法律,涉及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强澳琴一体化建设及完善规章制度等领域。

加强廉政审计监督。切实履行选举监察职能,有效促进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审计在提升行政效率、健全制度建设,以及防范预警中的作用。完成公共资本全资企业及其控股企业的首次营运绩效评核工作;统筹完善公共财政资助制度,促进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强与立法会、司法机关紧密沟通,促进行政、立法、司法良性互动。

(三)经济复苏和适度多元发展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澳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特区政府因时因势调整施政政策和措施,推出刺激消费、盘活社区经济、扶助中小企业、促进产业升级等系列措施,提振社会信心及经济活力。

激活社区经济。确立采用“政府监督统筹、休企投入资源、民间策划举办”新模式推进片区发展工作。联动国际知名IP举办社区活动。 2025年3月推出“社区消费大奖赏”,联动消费约10.4亿澳门元。 9月至11月期间推出“全运聚力?社区消费大奖赏”,发放总值近5亿澳门元的消费优惠。

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出“专精特色店”资助计划,支持中小企业提质发展。推出“2025年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息补贴计划”,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支持银行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出“2025中小企业数字化支援服务”、“澳门餐饮业智能升级先导计划”。鼓励企业运用跨境电商开拓市场,支持中小企加快数字化转型。

促进综合旅游业稳健发展。督促博彩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承批公司科学调整非博彩投资项目结构,妥善处理“卫星场”相关工作。深化“旅游+”跨界融合,把握新媒体及IP发展潮流,积极开拓国际及年轻客源市场,加强线上推广及多平台联动引流。完成《澳门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第二阶段检视工作。立法规范旅行社发展,优化“星级旅游服务认可计划”。 2025年6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2024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十佳目的地”,澳门首次获得第一位殊荣,并进入“全球穆斯林旅游指数”排名榜。

加力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有序推进设立政府产业基金及引导基金的各项前期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以展招商”工作,引入更多产业项目及首店落户澳门。

稳步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支持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推出“促进澳门医药产业升级发展鼓励计划”。协助内地知名企业落户设厂。截至2025年9月,共接获14宗“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中成药注册申请,已有4项中成药获批注册,当中3项中成药获批使用“澳门监制”标志。依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国际注册工作。

持续推动现代金融业提质发展。完成《投资基金法》立法,《保险中介业务法》2025年8月生效。加快澳门债券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澳门中央证券托管系统已与香港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直接联网。国家财政部连续第四年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累计达210亿元人民币。广东省连续第五年在澳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包括首次发行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项目的专项债券及蓝色债券。升级即时支付结算系统,有序推进“数字澳门元”研发。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科技企业认证计划”,2025年9月底获认证的企业为51间。持续优化科研资助体系,着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分中心2025年底正式挂牌。促进科技人才在澳发展。支持“澳门制造"、“澳门品牌"、“澳门设计"商品开拓市场。研究探索发展低空经济。推出食品包装及翻译的先导计划。提供“一站式”工业准照申请服务。

统筹建设人才高地。推出第三期人才引进计划。成功主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重新启动人才需求调研。

不断提升会展商贸业竞争力。推动会展业提质发展,吸引多个获国际认可的大型会议首次落地澳门。 2025年澳门被评为“最佳亚洲会议目的地”和“最佳会议商务城市”。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成功举办第二届澳门国际短片节、第三十五届澳门艺术节等盛大文化活动。继续推出“国家艺术基金配套计划”,鼓励本地业界创新打造更多具澳门特色的演艺精品。第七十二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首次增办国际汽联四级方程式世界杯,成功将大赛车由区域性赛事升级为世界杯赛。

完善统计体系建设。优化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开展“数字经济”及有关盛事和演艺活动的统计研究。开展2026中期人口统计筹备工作。

(四)横琴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强化统筹协调。特区政府设立“促进横琴建设领导小组”,专责协调合作区建设重要事项,紧扣“澳门+横琴”战略定位,将横琴发展当作澳门自己事来办,进一步加大对横琴的投入力度,高水平推进完成第二阶段目标任务。

增加澳方人员。截至2025年9月1日,以临时定期委任方式派往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任职的全职公务人员共27名。逐步打造以员额制为主体的公务人员队伍,合作区已面向澳门居民开展两次员额制招聘,截至2025年9月1日,澳门员额制人员为84人,占全部员额制人员的48%。创设“特别兼任”制度,以更灵活方式,允许澳门有经验、具资历的公务人员兼任合作区的工作任务。

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将最能与澳门联动发展、最可能吸引澳门企业参与、最可能带动澳门居民就业的文旅、高教、医疗、高新科技、现代金融等产业作为合作区“四新”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

通过修法调规推进规则衔接。已梳理出首批重点跟进的法规清单,将适时纳入立法或修法规划。完成澳门本地两部非高等教育法律修改,明确合作区内澳门办学机构的法律适用与权益保障。

充分发挥合作区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截至2025年9月底,已签约32个子基金和20个直投项目,签约金额约60.67亿元人民币;招引落地121家企业,其中总部落地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51家,知名上市公司业务板块16家。完成产投资金两个直投项目退出,项目投资回报率分别达59%和44.3%。

做强文旅会展商贸业。持续推行“澳琴同游激励计划”,助力两地会展及旅游资源互通共享、客源互送。 “团进团出”政策实施一年来,已累计组织旅游团近18,000个,累计接待旅客近66,000名。推动近114家电商企业、45家澳资跨境电商企业及服务机构相继落地。组织澳琴业界参与在澳门、新加坡、泰国等地举办的会展专业活动。

融合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优化“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积极引入优质药企和项目进驻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截至2025年9月底,园区产业区域出租率达到82%,累计进驻企业133家。积极推进干细胞研究与应用落地,澳琴协同推进细胞治疗等前沿医疗新技术立法等工作。

联动发展特色金融。截至2025年8月,合作区已累计开立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超过590个,结算金额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成功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合作区头部公募机构赴澳展业,以及私募投资企业审批权限保留在合作区。提升跨境民生金融服务,推动“聚易用”支付工具延伸至“澳门新街坊”试点商户。

协同发展科技产业。支持澳门高校牵头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对已获批建设的集成电路领域的联合实验室提供支持,今年新批1所中医药领域的联合实验室。推动10个重点项目在合作区转化,涉及芯片设计、干细胞、先进材料、数字科技等领域。支持澳大科技研究院建设5大研发中心,共建16个院企联合实验室,截至9月1日,新增科研项目51个,累计开展科研项目369个。

更好发挥中葡(西)平台功能。筹建中国—葡语(西语)国家经济贸易服务中心,并设立了初期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的中葡(西)经贸发展基金。

支持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业创业。截至2025年9月,已推荐52个澳门青创项目。澳门青年创业集中在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和科技研发领域,分别占比62.24%和31.95%。

拓展民生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跨境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便利企业和居民办理横琴业务。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落实便利澳门居民子女就学政策措施,拓展社会福利保障。实现“粤澳社保一窗通”可同时办理广东76项和澳门28项社保服务。

强化互联互通,共促融合发展。跨境交通进一步优化。截至8月,已开通澳琴跨境通勤路线27条、日班次72个,路线覆盖澳门66个站点。具“免出示证件”功能的合作查验自助通道年内在横琴口岸投入运作。启动合作区联澳跨境新通道方案前期研究工作。至2025年9月1日,横琴口岸通关人数达1,90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3.5%,其中澳门居民达481万人次,同期增加54.3%。全面检视分线管理实施以来的实际效果,积极推动将部分“一线”监管要求进一步放开。